邓州走进“高铁”时代,畅想美好未来。
小时候,无论多远,出行靠两条脚。家到县城,老爸迈骑着自行车,来回要一整天。骑得脚酸人疲,躺在床上直喊累。长大点,农用拖拉机冒着浓烟,奔驰在乡间小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如今,村里也通了班车,一天来回一次,更是方便了你、我。这些年,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人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买房,买车,成了大家口口相论的话题。有了车,方便多了。一家人坐上车子,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县城。只是酒驾多了,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只是污染严重了,PM2.5值又在攀升;只是路途还局限于近距离,远方旅行、外出务工还得七拐八绕地转车。人们茶余饭后还得说:“唉,麻烦。”
于是,人们开始畅想高铁。“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古人眼中的高铁,今天的人们已远远地把它抛之于脑后,“一骑绝尘”而去。高铁,时速可达三四百公里左右。城市近了,人们的心也近了。有人曾开玩笑:“早晨在家喝一碗地道的胡辣汤,中午去郑州尝一尝正宗的羊肉烩面,晚上到重庆吃一吃火辣的重庆火锅。”此话,成了高铁高速的最好佐证。
郑渝铁路曾引起了十多个县市的激烈争夺,十几个县市的政府都在极力地证明郑渝铁路途经本地的合理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公关,民间的群众和网民甚至搞起了签名活动。严重的伤害“兄弟感情”但随着国家发改委对郑渝高铁正式批复,随着郑渝高铁建设的推进,高铁梦也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成了路边的花朵,轻轻地把手伸长,就可触摸到那沁人心脾的娇艳欲滴。项目已批复,图纸已绘制,设计已完成,施工就快进行,似乎我们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时崭新的铁轨铺在我们面前,汽笛已鸣响在耳畔……
伴随着高铁的建设城市的发展也步上了高速的轨道,打造以高铁站为圆心,增强城市之间的合作,推动圈内城市“融合”发展。邓州、新野共同发展是打造豫西南城市圈的重要一步。推进邓州、新野共同发展,实现邓州、新野两市(县)双赢发展,对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壮大豫西南城市群,全面提高邓州、新野两市(县)的城市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邓州、新野自古就是豫西南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地处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比较优势更加突出,邓州与新野地理空间相连,历史文化同源,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共同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省政府提出打造豫西南城市群,并把高铁设于邓州与新野之间,主要目的是促进两地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郑渝高铁过境并设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历史赋予邓州和新野的重大责任。希望通过高铁推进邓州、新野两市(县)基础设施对接、城市资源共享、区域产业互补、生产要素互通,加速融入豫西南城市圈,在郑州、南阳的带动和辐射下取得更大发展。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规划建设两地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两地与高铁站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照铁路为依托,充分发挥郑渝铁路作为对接构建中国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北等地区快速客运网的主要通道,骨干铁路线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对外连接的战略通道,把邓州、新野打造成为在豫西南地区的重要腹地,为邓州、新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完善公路及快速通道网,建设邓州至高铁站、新野至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对接,完善两地城市公交及农村交通等公交服务,实现人与物的交通出行畅达、便捷、经济、舒适。
两地要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两市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资源协作共享,加快构建信息网络平台,着力保护、传承两市(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传播两市(县)的特色地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邓州、新野打造为豫西南重要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整合邓州、新野两地的旅游资源,利用邓州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华洲书院渠首杏山景区、南水北调湍河渡槽景点、台湾村景区、天后宫景区、仲景苑景区、邓西湖景区、张巡祠景区、八里岗遗址景区等景点及新野的汉桑城、议事台、火烧新野遗址等三国旅游线景点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大的市场来带动两地的旅游业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互补,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关键点。目前,邓州、新野两市(县)产业逐渐成形。要进一步推动邓州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汽车、喷油泵及零部件三大产业和新野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五大行业”,促进邓州、新野的“生产”合作。
郑渝高铁的建设是实现邓州、新野两市(县)优势互补,促进携手共同进步,增进两市(县)人民的共同福祉,两地人民要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豫西南城市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了高铁站,其实是让更多的外地人来我们这边,投资,旅游消费,光自己出去瞎跑有个球用! 写的不错,赞一个! 不用顶了,都置顶了 文章写的真好 赞个,邓州新野就不该闹不和谐 先不提邓新一体化,这样邻居要气坏了。 写里怪多! 新人求关注!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仍需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