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越调近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6月10日,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国务院批准,以国发【2011】14号文件正式公布,邓州越调榜上有名。邓州越调2009年已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河南越调上路调和下路调两个流派之一,属下路调。又称“南阳大越调”,盛行中心在南阳盆地及周边区域,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共融的典范,在历史、艺术、文学、民间传统及字音声调等方面,极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这一区域民众的创造。
邓州越调主要表现形式在着装、化妆、喝念、做打、表演真实,并吸收了京剧起霸、趟马、水袖、扇子等表演手法;声腔上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门,起腔保留使用以假声演唱的“花腔”点缀,尤以象鼻四弦为主的音乐伴奏是上路调没有的,更加别具一格,构成了邓州越调独特的个性特征。1961年底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曾赴邓州向越调剧团名角史道玉先生学习《孔明祭灯》,为传承河南越调(上路、下路调)的共同发展开了先河,奠定了两个流派共同学习、传承保护的基础。
邓州市委、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邓州越调的保护和传承,由文化局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业班子,全力以赴申报国家级“非遗”,历时近两年艰辛付出,坚持不懈,终于在2010年5月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并公示,2011年6月10日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不平凡的申遗工作获得圆满成功。
据悉,在这次全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程中,全国各地积极性很高,申报项目众多,总共申报3136项,但国家认定、控制入选项目、数量非常严格,限制精准严密,在众多项目中仅公布355项,河南省仅有13项入选项目。邓州越调能在如此严格的条件下,又是两年公布一次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值得肯定和庆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