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老汉家世不一般 上溯三十代原是范仲淹(图)
——转自大连晚报——[■文/图 本报记者 王春燕] 2007-12-20 02:32我市一老汉家世不一般
上溯三十代原是范仲淹
2006年11月,范垂青到河南参加了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在最新的一次家谱修订中,范垂青及他的儿子孙子都被列入范氏宗谱中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春燕
家住中山区学士街的范垂青老先生今年73岁,一个偶然的机会,年逾古稀的范老先生发现自己不仅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30世孙,还是轩辕黄帝第145世后代。自从知道自己的宗脉之后,范老先生无比自豪。
偶得家谱找到祖先
3年前,他去老家海城市望台乡探亲,一个叔伯兄弟送给他一本简陋的家谱。这本家谱是他寻根认祖的第一个线索。大约1年前,有媒体报道辽阳市灯塔县发现一本范仲淹家谱。这一消息引起范垂青老人的极大兴趣,因为自从在望台得到那本家谱以后,他就对范姓充满好奇。通过与报道这条消息的媒体取得联系,范垂青老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仔细对照家谱排辈是其第30世孙。
祖辈功绩令人敬仰
范垂青老人告诉记者,据家谱记载,范仲淹共有四个儿子,老二范纯仁与其父同朝为官,“我就是范纯仁的后代。”范老先生说:“范氏子孙遍布祖国大地及海内外,很多省地都有支派,我是属于沈阳支派的。”
据范氏家谱上记载,沈阳支派的始祖名叫范岳,是范仲淹第12世孙,明朝洪武年间在江西任县令,因当年发生灾荒,范岳私自把粮食分给百姓,并同时烧毁账目。这件事后来被反映到皇帝那里,考虑到范岳是为民才欺君,皇帝赦免其死罪,把他流放到沈阳,经过繁衍生息,范氏子孙便形成了沈阳支派。
家谱中记载了很多范氏祖先的丰功伟绩,范老先生每次翻开这些内容,内心都充满了钦佩和敬仰。
完整宗谱追溯到黄帝
2006年11月,范垂青老人到河南参加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这次联谊会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范老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共有80名范氏宗亲代表参加,吃住行一概免费不说,所到之处两边都有警车和摩托车开道,感觉很是光荣。”
在联谊会上,范垂青见到了范家最完整的宗谱,上面记载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姓范的人——范武子,范仲淹是其第58世孙。“公元前593年,春秋晋国名士会,富才智善谋略;助秦富强,辅晋称霸;横扫外患,平定内乱,功勋赫赫。周定王赐诸侯礼,任中军元帅,主国政,封地于范(今河南范县),且以封地为姓。”他就是范姓之祖范武子,从范武子受姓至今整整2600年。
更让范垂青吃惊的是,这本宗谱不仅追溯出范氏始祖,而且还深入追溯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记者在范老先生提供的宗谱中看到,范武子是黄帝的59世后代。“范仲淹是黄帝的第116世孙,而我是黄帝的第145世后代。”范老先生表示。
至今有人为范仲淹守坟
去年年底的河南之行,还有一个让范垂青老人最为感动的见闻:今天依然有范仲淹的后人在为他守坟。范老先生告诉记者:范仲淹的坟墓在河南省伊川,占地上百亩,现在为他守坟的是范仲淹第28世孙,名叫范钦忠。第一个给范仲淹守坟的是他的第14世孙范昌期。
明朝弘治四年(1491年),河南督察院的一个御史很崇拜范仲淹,他到范仲淹的坟前去缅怀先贤,发现其坟墓无人看管十分荒凉,于是把情况上奏给皇上。皇帝听说后决定派人为先贤守坟,有人推荐当时在苏州的范仲淹后人范昌期,于是皇帝下了圣旨派他守坟,范昌期欣然前往。后来,范昌期考取了功名,皇帝留其在身边做官,他婉言拒绝,坚持要回伊川为先贤守坟。如此,范昌期的后人代代相传,由每一代的长子继承守坟职责,到今天已经是第十五代了。据悉,当地文化局每月会给守坟人开工资。
用家族文化激励后辈
“现在,我有很深刻的感触,我的先辈们太伟大了,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范氏宗谱才得以保存得如此完整,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范垂青老人告诉记者:“我曾经一直琢磨,范氏宗谱怎么就能流传得这么完整详细?后来,我偶然联系到香港的范止安先生,也是范仲淹第三十世后人。他继承范仲淹兴国办教的思想,建立景范教育基金会,在全国建立了100多所景范希望小学,我们大连就有2所。他一直支持范氏宗谱的修订和研究,并创立了范学,专门研究范氏文化。通过与他交流,我才知道历代范氏为官者较多,所以修起家谱来就更容易一些,流传得也就更好。”
在最新的一次家谱修订中,范垂青老人及他的儿子、孙子都被列入了家谱,这无形中让范老先生凭添了更多的责任感。他告诉记者,小孙子现在正在上小学,今后他打算循序渐进向孙子熏陶家谱中关于范仲淹的家训,让他从小就了解自己的祖先,并激励他更好地成才。
图片说明:范垂青老人向记者讲述范氏宗谱的故事。 范氏后人在我市应该还是有的,因为有范文正公在这里工作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