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感觉每人每年缴纳250元,是笔不小的开支。因为在很多地方,新农合征收过程中是以户口本为单位进行征收的,户口本上的所有家庭成员必须缴纳新农合,实际上这也造成了部分人员的重复缴费,比如很多农村虽然户口在村里,但是在城市里工作并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再缴纳新农合就是重复缴费。
由于新农合是多方出资,2007年政府人均补助40元,到2019年增至520元,实际上,农民要交的250元还是在财政补贴了每人520元后再缴纳的。这里面,政府出了大头,农民只缴了一小部分。
但是即使是这样,农民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一个四口之家光在新农合上的缴费就达到了1000元。如果农民只靠务农收入,这的确压力不小。在个别的,甚至出现了部分农民弃保断交的现象。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国家为了减轻农村一些特殊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新农合这方面还是做的很人性化的,像低保户、五保户、重度残疾、7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都是可以少交或者是不交的。
当然,在农村,对于新农合给予免交,各地也有不同,具体,还得看当地规定,大家可以到当地村委进行咨询!
农民表示不解:为何缴费年年涨,但没感觉到保障有变化
虽然缴费每年有增加,主流媒体也在宣传新农合的种种好处:保障疾病种类增加、报销门槛降低,可以异地报销等等。
比如新农合的报销比例:
一级医院:起付线300元,报销比例为65%,补偿费用不分阶段;
县二级医院、市二级医院:起付线400元,6000元以下报销65%;6000元以上报销80%;
县三级医院:起付线600元,6000元以下报销65%,6000元以上报销80%;
市三级医院:起付线800元,12000元以下报销55%,12000元以上报销75%;
市外医院:起付线1500元,20000以下报销45%,20000以上报销70%。
注:农村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特别贫困户等报销比例最高可达85%。
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反馈:保费增加但感觉保障内容变化不大,自己用新农合看病报销,跟不用新农合自己出钱,最后花钱差不多。
比如在一些乡镇医院或者村里的诊所,看病时医生先问用不用新农合,用的话可能就给患者开一些贵的药,可有可无的尽量都给开。而不用新农合的话,开的药就会便宜,住院时间也可能会短一点。还有农民发现,自己在门诊用新农合拿的药,报销之后的价格,跟在外面自费拿的药价格差不多。甚至有农民直言,自己缴了年但是一年都没生病也没有拿药,感觉自己的钱白扔了。
不可否认,农民反馈的这些问题在个别的确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有些是制度设计需要优化的问题(比如应该全国普及异地报销)、有些则不是制度不完善而是执行走样的问题(比如医生根据结算方式区别对待的现象)、还有些是个人医院的个别行为(比如报销范围内的药品提价),这些都导致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不解和疑惑。
但是不管怎么说,保险是一种消费,不能用投资回报的想法去衡量。保险这种消费,是保障个人如果发生小概率的高风险事件,不至于因病致贫或灭顶之灾,实际上是一种风险分担机制。
在这种社会机制设计中,总有部分患重病的人是占了没有患病的人的便宜的,问题是,谁也没法确定自己未来是属于哪一类人!